加强结核病教育 控制疫病流行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3-24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本报记者 李小伟

  3月24日是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,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与危害是什么?中小学如何开展结核病防治教育?对此,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姜世闻。

  记者:结核病近年来发病率情况怎样?

  姜世闻: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的各个器官,但主要侵袭肺脏,称为肺结核病。结核病又称“痨病”或“白色瘟疫”,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,是危害人类的主要疫病。自上世纪50年代不断研制出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以来,结核病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。但近年来,由于不少国家忽视对结核病的防治,再加上人口增长、流动人口增加,导致结核病发病率提高。

  记者: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与症状是什么?

  姜世闻: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,只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。结核菌会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,通过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,在空气中形成气雾(或称为飞沫),含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泡,就可能引起感染。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,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结核病传染源。

  记者: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教育有什么意义?

  姜世闻:在学校里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十分重要。由于学校学生人员密度大、相互接触较为密切,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,又不及时处理,极易造成暴发流行。因此,要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,控制学校结核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,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。近年来,我国在6个省份进行了结核病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,不仅提高了广大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,增强了防病意识,也推动了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更好的落实。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,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,也是社会、政治和经济问题。但只要政府重视,加大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力度,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。